潮评丨“宝藏校长”王树国卸任:那些金句,为何总能引人共鸣?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王树国校长在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秋季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图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雨中脱稿致辞的那位校长,告诉我们“如遇风雨,那就风雨兼程”的那位长者,今天卸任,离开了他魂牵梦绕一生的“大学校园”。

日前,中央批准:张立群同志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王树国同志不再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当王树国离开学校时,众多西安交大师生为他送别,面向师生,王树国真情三鞠躬,向师生挥手告别。

大多数人知道王树国,都是通过他那引人入胜、充满魅力的演讲。在王树国卸任之际,一个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那些金句,为何总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让人共情共鸣,深受教育?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金句,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开学时,他像一位邻家长者一样告诉自己的学生:“大学是一个育人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你不仅仅是学知识,而是要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情怀、知识、创新能力、毅力,如果你们在大学期间,在这四个方面做好,我相信你们每个人未来发展之前途不可限量。”当演讲碰上大雨,他说,“风雨路上,我们需要勇气、胆识和脚踏实地,大胆地前行,就像今天这场风雨一样,来吧!”

在王树国看来,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情怀,最大的情怀就是家国情怀。在央视《开讲啦》栏目,他谈及自己的留学经历时也曾说过:“我不是我,我是中国人,要努力奋斗让国家变得更好。”

这些演讲的魅力,第一,在于真实、真诚,真心实意为学生好,给学生说掏心窝子的真话、实话,“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其间。第二,在于教育者的格局与情怀,用教育,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意识、奋进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这是追求所在。第三,在于“家国为本”的境界,教育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追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中,用教育指导人心、塑造社会。

值得欣慰的是,现实中,这样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多很多。退居二线后拒绝了民办中学的百万年薪,选择到贵州的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支教的“时代楷模”陈立群;拿命办学40年,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乡村埋头办学的80后“白发校长”张鹏程……他们用自己只想做事的“实在”,对教育的热爱与坚持,为全社会上了一堂“心灵课” 。

90多年前,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今天,我们的教育若想实现大师辈出、人才辈出的目标,涌现出一个个真正的“教育家”,培养出一个个“大写的人”,就要从这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身上,不断汲取养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题:潮评丨“宝藏校长”王树国卸任:那些金句,为何总能引人共鸣?

地址:http://www.hmhjcl.com/bigualu/15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