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海拔1700米的丘陵种地?“梯田管理大师”上岗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一共有6亿多亩丘陵山地,占据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常用的传统大型农机并不适合这些地形复杂的耕地。今年,一批刚研制下线的新型小农机的样机来到甘肃定西的梯田里,在这里播种马铃薯。这些新型农机表现如何?跟记者去田里看看。

小农机如何“跃”上海拔1700米的梯田?

甘肃定西是我国马铃薯的核心产区,在这里的大片梯田,耕种主要依靠两种方式:

  • 一部分靠人工耕种,成本高;
  • 一部分靠普通农机,但受制于地块小,施展不开、效率上不来。

因此,能匹配梯田种植的小农机成了这里农业生产的最大短板。

今年春耕前,甘肃向全省22个试点县区投放了首批丘陵山地专用轮式拖拉机,它们都是省内外多家企业的最新成果。在定西市安定区,李聚东的合作社今年收到了五台新款小型拖拉机和一批播种机。

开始耕作前,要先把农机开上山。从海拔1600米的合作社出发,到海拔1700多米的梯田终点,落差超过百米,盘山路程更是长达十公里。

跟随李大哥一路向上,最大的感受就是:山大、沟深、坡陡、地小。而在层层梯田的内侧,还有一条“不盘山”的陡峭土路,这是种植户们每日巡田、劳作的必经之路。路虽难行,但种植户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甘肃宣煊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聚东:东北都是平原,在那边种100亩地,你两天就可以种完,像咱们这个梯田可能就要花一个礼拜时间。它不管是拉种子、化肥、农药都比较吃力。

总台央视记者 陈博:刚刚走4层农田,我感觉其实还是有些吃力,因为你得保持一个上坡的方向,脚一直在发力,走4层就喘了,你平时怎么走?

李聚东:我平时每天在这不是一层两层,而是几十层,走多少趟,有时候十几趟这样走。

记者:别人刷的是步数,你刷的是层数。

如果说上山难只是第一道门槛,那么在梯田耕作的另一个难题,就是空间利用率太低。一路走上来,我们看到每一块梯田的形状都不尽相同,在地边的地方,为了安全起见,种植户们还要留出一些空地。这意味着,可种植的土地面积又减少了一些。

梯田上的“空间利用大师” 如何耕种?

梯田作业,路窄坡陡,大型机械无路可走,小型机械才能顺利抵达。抵达之后,在播种过程中,新型小农机与以往的农机相比有什么优势?在不规则的梯田里作业,会遇到哪些不一样的考验呢?

在蹲点采访的几天里,记者看到了两拨穿衣风格明显不同的人群——试驾和讨论驾驶体验的农机手们,以及农机制造厂商的技术专家。他们正在梯田上进行小农机的实战测试。他们说,这批小农机最出彩的功能,就是整机的中间可以实现一定角度的弯折,俗称:扭腰。

记者:我身边的两台农机,一台是当地村民一直使用的农机具,另外一边体型明显小一点的是今年刚刚投入使用的小农机的样机。现在两个农机手正在把方向盘打死,通过极限转弯来画一个圆。

小农机的中间,实现了一个“扭腰”的功能。如果这个时候从空中看,它画出的这个圆明显要小于之前农机画出的圆。这也是小农机登上丘陵梯田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能够在更加局促的空间内闪展腾挪。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 张吉琳:看起来无法利用的地,非常小,只有三四个平方。以前那个机子转弯半径比较大,所以它要在前面六七米的地方调头。

小农机利用空间的能力,也体现在每一垄之间。他们的轮距从原先的1.3米瘦身至1.1米。这意味着,原本只能种植5行土豆的宽度,现在却能够容纳6行。这小小的变化,却能让每亩土豆产量增加600斤。

同时,加载的北斗模块,也让小农机能够种好每一层都不规则的田块,让种植形状贴合地形。

中国一拖电气工程师 韩泽铭:针对丘陵山地这种不规则的地块,我们有一套曲线作业的模式。通俗来讲,每隔3米系统会自动采集一个地点,最终汇成一个完整的曲线,然后我们的农机就可以按照它预定的轨迹进行一个曲线的作业。对于丘陵山地不规则的地块来说,它的适应性非常好。

小田块难耕作 “微”农机显身手

在甘肃定西,还有一些一亩左右的小田块,这些更小的梯田,连小农机都上不去,那该怎么种呢?针对农民实际所需,当地本土的小农机企业加快研发,推出了更轻简的装备,让上山种地更轻松。

在定西这家小型农机制造企业里,记者看到一排排更小更轻便的手扶式农机。与以往常见的手扶式旋耕机不同,他们生产的是各类作物的手扶式播种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地,梯田上还有不少大小不超过1亩的田块。这些土地的播种环节还处在最粗放的阶段,用人工手撒种子。不仅劳动强度大,出苗质量也不好。而他们研发的手扶式播种机,体型更小,还考虑到如何省力,加入了一些贴心的小设计。

转弯可以轻松抬起,直线前进时,还有多档动力可以调节,最大程度降低了体力消耗。而这样的小农机,还可以实现精量播种。

甘肃省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明:大的蚕豆我们能精播到1粒,和针尖一样大的种子,我们能精播2到3粒,或者是1粒。

记者:这些精量播种机一个非常核心的部件,就是取种器。这两个黑色的是两种不同大小豆类的取种器,棕黄色是高粱的取种器。通过取种器每次的旋转,会有毛刷刷在上面,精准地把每一粒种子固定在这个窝眼里。

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两年,围绕各类小农机的研发,他们已经有了130多项专利,全部是围绕梯田作业的实际需求来精准发力。现在,小农机正在梯田上一层一层地攀爬,将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带给这片古老的土地。

据了解,甘肃省将用两年时间,在31个县区共投放1598台小型短板农机具。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 刘文武:依托县区的农机推广部门,还有300多个应用主体,开展田间的性能、试验、验证和示范推广,我们要完成近20万亩的田间试验的任务。针对今年春耕生产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反馈给企业,企业改进完善,明年会再投入新的一代样机。

放眼全国,约2.8亿亩的梯田总面积,占耕地总量的14%左右,遍布全国27个省市、1708个县。未来,随着更多小农机的投入使用,这些土地的种植效益将不断提升,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贡献更多力量。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赵旭 陈博 张磊 张鸿博)

标题:怎么在海拔1700米的丘陵种地?“梯田管理大师”上岗了

地址:http://www.hmhjcl.com/bingxiang/19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