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卿揭秘《我的美食向导》:走到镜头前也会不适应

稻来传媒制作的陈晓卿风味探索之旅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将于12月23日20点起在腾讯视频开播。该片是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第一次全程从摄影机背后走到镜头前,用自己的视角,寻访美食,并探讨食物背后的故事。节目里,陈晓卿将前往中国八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向导一起完成自己的风味探索之旅。陈晓卿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从幕后走到台前,希望以一个更真诚的自己来面对观众。谈到片名“我的美食向导”,他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一个是指带自己去找美食的那个人;另一个,美食本身也是我们的向导。“所有的食物都会带我们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将于12月23日20点起在腾讯视频开播。

从幕后到台前,以真诚的自己面对观众

在《我的美食向导》中,陈晓卿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他坦言,刚开始拍摄的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因为团队时常会告诉他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表现,他一度都觉得有点拍不下去了。“我这个样子已经50多年了,现在让我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我肯定做不到。”在与团队沟通后,他决定还是原来什么样就什么样,不做任何调整了。比如大家会说吃高级餐饮的时候,动作幅度要小一点,而他在第二集吃很贵的响螺,依然是夹一筷子“啪”扔嘴里了。“后来我自己做了一个纾解。我到这个岁数了,再想改变已经有点晚了。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有一个更加真诚的自己来面对观众。大家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就是我自己。”

陈晓卿将亲自出镜,用自己的视角,寻访美食,并探讨食物背后的故事。

之前陈晓卿担任导演的美食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都是由李立宏担任配音解说,而《我的美食向导》的配音是由陈晓卿自己完成的。被问起为什么这次选择自己配音,陈晓卿回答说:“其实我以前一直是声音工作者。早期做纪录片的时候都是我自己配音的。因为人传达信息除了语言信号之外,还有非语言信号,包括声调、音量等。所有这些附着在声音信号之外的符号都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手段,我觉得可能由我自己来表达会更准确。”至于为什么之前没有坚持自己配音,他开了个玩笑,说那是因为电视事业发展得特别迅速,自己的身价起来了,慢慢就发现用不起自己了,于是找了李立宏做配音。

赞美一日三餐,向导都有各自背景身份

在陈晓卿看来,美食本身就是一种人文,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生理需求。“它可能是(生理需求),但两个人在一起吃就不是了,就已经有社交的属性了……我们这个节目(《我的美食向导》)的英文名叫做China Beyond Tastes,就是‘在味道之上的’,或者说‘穿过这个味道看到的中国’。它可能回答的是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子,其实跟吃有某种关联。”

谈到《我的美食向导》和前作《风味人间》的对比,陈晓卿认为两档节目里都有他个人的视角和价值观。“它(《风味人间》)是很讨厌那种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的食物的。更多我们不吝赞美的食物,恰好都是我们一日三餐能够接触到的食物……从这一点来说,这个片子(《我的美食向导》)没有太多的妥协,甚至我们没有参照大家公认的一些评价体系比如米其林、黑珍珠等来构建自己的价值观。”

《我的美食向导》可以说是“穿过这个味道看到的中国”。

两档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我的美食向导》里除了有陈晓卿自己及其团队对食物的认知和价值观之外,还有一名“向导”。节目的向导中,有陈晓卿的老朋友,也有新相识。他们背景身份各异,有考古学者、经济学家、人类学家、音乐人、职业厨师等。“这实际上是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参照。这个参照我觉得挺重要的,它代表了另外一些人的想法。”陈晓卿解释说,“我的美食向导”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一个是带我们去找吃的那个人;另外一个就是——我的美食也是我的向导。“所有的食物会带我们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吴兴发

标题:陈晓卿揭秘《我的美食向导》:走到镜头前也会不适应

地址:http://www.hmhjcl.com/dianshi/6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