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省份公布去年GDP,广东迈上13万亿,苏鲁浙超预期

【文/观察者网 唐晓甫 编辑/陶立烽】伴随着2024年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各省份也陆续披露了2023年的主要经济数据和2024年的经济发展目标。

截至发稿,已有25个省份公布了其2023年GDP具体数据,其中20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2024年的增速目标。

目前,在中国126万亿经济版图中,经济大省亮点纷呈,“前四把交椅”依然由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稳坐。其中,广东GDP首次迈上13万亿台阶,江苏也以5.8%的增速逼近13万亿,而山东和浙江也取得了6%增速的佳绩,分别迈上9万亿和8万亿的台阶。其中,25个省份中有15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5.2%的水平。

而作为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长三角龙头上海,也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

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广东迈上13万亿,江苏“万亿俱乐部”城市升至5个

1月23日共有10个省区市公布了2023年GDP数据,包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安徽、山西、贵州、宁夏、青海。

按照增速看,在新公布10个省份中有5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全国平均增速(5.2%):江苏(5.8%)、浙江(6.0%)、安徽(5.8%)、宁夏(6.6%)、青海(5.3%)。

剩余5个省份中,广东经济增速为4.8%,上海5.0%,福建4.5%、山西5.0%、贵州4.9%。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截止1月22日,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山东、湖南、海南、重庆、四川、甘肃、内蒙古、广西、江西、西藏等15省份公布了2023年GDP数据。

按照增速看,在上述15个省份中有10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海南(9.2%)、内蒙古(7.3%)、甘肃(6.4%)、吉林(6.3%)、重庆(6.1%)、山东(6.0%)、四川(6.0%)、河北(5.5%)、辽宁(5.3%)、西藏(9%)。其中,辽宁经济增速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增速。

25省区市GDP情况

长期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就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两个地区,2023年广东和江苏两省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新纪录。

广东GDP于2023年首次突破13万亿大关,这也是其GDP连续35年全国第一。分产业看,2023年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5540.70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54437.26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75695.21亿元,增长4.7%。

广东在消费、工业等方面表现十分亮眼。消费方面,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万亿元、增长5.8%,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

工业方面,广东省工业投资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7%,佛山成为广东第二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

华为东莞基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受到工业和研发需求的拉动,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科技信贷余额超2.3万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2307亿元、同比翻了一番。

作为中国外贸大省,近几年来,广东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在60%以上。2023年,广东持续保持对外贸的高度依赖。

2023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达8.3万亿元,占全国的19.9%,继续稳居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2.5%;进口2.9万亿元,下降3.6%。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占全国超1/3。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29%、15.9%、22.6%。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项目859个、总金额2.24万亿元。

外贸成就了广东的辉煌,但是受限于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和世界经济需求变缓,广东省经济发展正在进一步承压。2023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只同比增长0.3%。

广东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东莞在2022年外贸依存度高达124.3%。作为省内外贸规模第二大城市,它直到10月才扭转了之前三个季度同比下滑的态势,同比迎来正增长。随后在12月份进出口1164.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达年内峰值。

广东汽车出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了应对相关结构性变化,广东省政府正在推进省内企业转型升级。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透露,广东2023年技改投资增幅创6年新高。2024年,广东将新推动9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遴选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新培育超25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推动55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随着未来相关改革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广东省内企业国际国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广东省经济发展将迎来新一轮成长期。

同样正在加速转型升级的还有长三角地区。

2023年,江苏以12.82万亿元的经济规模稳坐“第二把交椅”。同时,以常州加入“万亿俱乐部”为标志,江苏省内GDP破万亿的市已达到5个(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

近年来,江苏省在保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第一的同时,将经济发展继续押宝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根据政府数据,2023年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4.6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居全国第一。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41.3%和49.9%,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此外,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强度3.2%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5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人才总量超1560万人。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达110家、43家,保持全国第一。

徐工集团产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浙江固投、外贸均“遥遥领先”,上海战略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43.9%

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也正在快速从后疫情时代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都非常亮眼。

分产业看,2023年浙江省的第一产业增加值233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33953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46268亿元,增长6.7%。

消费方面,2023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2023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1%,比全国高出3.1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8.9%和2.0%,分别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3和0.8个百分点。相较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6%,浙江2%的正增长在全国各省份中尤为亮眼。

同时,省内重点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长14.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8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6.9%和21.1%,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

外贸方面,2023年货物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达到4.90、3.57和1.3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3.9%和6.7%,规模分别居全国第3、第2和第5位。其中“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1402亿元,增长11.0%。

杭州未来科技城的阿里巴巴全球总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海作为“排头兵”“先行者”、长三角龙头,其经济发展受到世界关注。

2023年上海市在经历疫情恢复后,年度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增长6.6%,超过GDP增长。政府降本幅度超过10%。消费方面,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远高于全国的7.2%。

在整个2023年中,上海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使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0.2件。

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以及整体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上海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是上海港依旧表现亮眼,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15.8万标准箱、连续14年排名世界第一。同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开放度进一步提升,持牌金融机构新增47家、总数达到1771家,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启动运行,“互换通”正式落地。

2022年全国各省区市外贸依存度,上海达94%(图片来源: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对于未来发展,上海市政府有着清晰的规划。早在2023年6月15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未来三年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任务书和路线图。

计划中提到,到2025年,上海“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

“2+(3+6)+(4+5)”现代产业体系中,“2”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低碳两大转型,“3+6”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4+5”是抢先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方向。

上海微电子展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4年,上海将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的达到1.6万亿元的基础上,全力落实上述三产业的“上海方案”。同时,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并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

宁夏增长6.6%位列全国第5,福建、贵州、山西增速低于预期

宁夏领衔了此轮发布的10省份经济增速,增速达到6.6%,基本完成2023年初设定的目标(6.5%)。

根据宁夏政府公布信息显示,2023年宁夏经济增速在全国排名中位居第五,宁夏的人均GDP也首次突破7万元大关,达到7.3万元,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8.5%、4.7%,其中一产、二产及工业增速均居全国第二,为历史最高水平。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此前披露消息显示,2023年全年,宁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10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宁夏工业在2023年实现工业投资增长15.5%;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增长15.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工业增长对宁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以上,成为宁夏经济在2023年表现亮眼的最大功臣。

2023年12月6日,银川,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祥新能源年产80万吨光伏支架生产项目加紧施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轮公布的经济数据中,福建、贵州、山西三省增速明显低于年初预期,其中福建(4.5%)低于预期约1.5%,贵州(4.9%)低于预期1.1%,山西(5.0%)低于预期1%。

福建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大省,在全国经济排名中属于中上游。近年来,福建的一二三产结构比例由2011年的8.3:52.0:39.7调整至2022年的5.8:47.2:47.0,其中2020年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仍是福建省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的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关数据,福建第二产业发展在2023年增长出现了乏力。根据相关数据,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6%,增幅较1-10月提高0.5个百分点。分上下游产业看,中游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6%,增幅较1-10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营收增长16.8%、汽车制造业营收增长14.1%;上游原材料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2%,增幅较1-10月提高0.9个百分点。

厦门一处正在建设中的楼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时,福建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根据福建省统计局数据,1-11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4.3%,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2.7%。

贵州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相对比较贫困的省份,正在经历一个比较痛苦的转型期。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贵州第一产业增加值2894.2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311.44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07.53亿元,增长5.5%。

长期以来,贵州增长有赖于投资牵引,根据长城证券发布的《宏观经济研究:贵州经济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2018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平均增加25.6%,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的15.04%。从比重来看,贵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67.5%上升至2017年的114.5%。(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既产生当期GDP增量,也产生未来的GDP增量,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在部分年份大于当年 GDP)。2021年起,贵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负,为-3.1%,2022 年为-5.1%。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11月,贵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仍下降3.7%。近三年,贵州投资增速下降。

上述报告还显示,2022年,贵州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深度负增。2014年-2018年,贵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基本稳定在2200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27.3%至2991亿元,2020年达到3419亿元的顶峰。2021年贵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始负增长,2022年同比下降28.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贵州省去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9.8%。这些数据表明,贵州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调整压力相对较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贵州不仅在打造国际旅游中心,还在顺应国内产业升级需求,正在试图着力提高先进工业发展。

中航贵飞展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9%,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59.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2.3%。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1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营业收入利润率12.0%,比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山西此轮增速不及预期,与其工业结构有较大关系。作为能源保供大省的山西,以煤炭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在全省GDP中占据较多位置。

根据根据长城证券发布的《宏观经济研究:山西经济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2 年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为5.2:54.0:40.8,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9:52.8相比,二产占比明显高于三产。而其中第二产业又高度依赖煤炭行业。

太原一家洗煤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该报告,山西省在经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煤炭行业优胜劣汰后,2020年以来重回全国产煤第一大省。2022年山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上升至29.1%。

而在2023年,煤炭价格经历了一轮下行,这对于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山西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煤价在2023年整体承压 图片来源:开源证券

此外根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去年1到11月,山西主要工业品中,焦炭、水泥、粗钢、氧化铝、石墨及碳素制品、化学药品、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都出现了产量下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下降49%。原煤产量上涨了3.8%,所有主要产品中只有光伏电池出现了两位数增长,增幅达到20.5%。

对于山西来说,未来如何破解经济对于传统第二产业依赖过大的问题,找到全新增长点是其经济发展的核心矛盾。

对于2024年,山西政府报告中提出,围绕产业转型、能源革命等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一批省级标杆项目,推动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另外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包括发展低空经济,发展壮大山西数据流量谷等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题:25省份公布去年GDP,广东迈上13万亿,苏鲁浙超预期

地址:http://www.hmhjcl.com/wenzhang/10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