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11日,宫崎骏新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斩获奥斯卡的消息传来,粉丝们一片欢呼惊叹。毕竟,随着2013年《起风了》发布后“正式”宣布隐退,大家曾以为再也见不到宫崎骏的作品。而阔别十年,他竟再度为我们奉上了一部如此重磅的作品。
其实影片去年在日本上映后,观众口碑两极分化——对于视效呈现,几乎是清一色的喝彩;而对于内容叙事,很多人却表示晦涩难懂,叙事节奏也略显失当。近年来,随着宫崎骏步入老境,其作品门槛逐渐提高的现象确实存在。如无相应的知识积累,很难窥探其作品真意。因此,为了更好理解这部新作,本文将挖掘隐藏在表面情节背后的信息,试着揭示其冰山一角。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海报
童年时代的战争记忆
简单讲讲剧情:少年牧真人的母亲在医院的火灾中去世后,他随父亲与继母夏子组成新家庭搬到乡下居住。深陷悲伤的真人难以融入新环境,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后拿起石头砸伤自己,使不明真相的父亲与继母难过内疚不已。后来,他跟随一只会说话的苍鹭,闯入一座废弃的神秘塔楼,寻找本应已经去世的妈妈和失踪的夏子,却不料进入了奇幻的“亡灵世界”。他在那里结交朋友,与少女时的妈妈重逢,并见到了异世界的造物主大伯父。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冒险经历后,他回归了现实。
影片出品方东宝公司制作的观影手册,将这部作品定性为一部宫崎骏“关于生、死与创造的自传性奇幻故事”,同时也介绍说,这部作品里描绘了宫崎骏此前从未描绘过的自身少年时代。确实,在影片里可以找到很多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子。
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的东京都文京区,在四个兄弟中排名第二,父亲是宫崎家族经营的“宫崎航空兴学”的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战时疏散,举家迁往宇都宫市和鹿沼市。他家的工厂属于军工企业,所以在战争后期物质匮乏的状况中也能维持温饱,使得宫崎骏度过了相当自由的幼年生活。
电影开篇,尖锐刺耳的警报声久久响彻在漆黑夜空中。慌乱的人声、在家中蜷成一团的少年、街上一片火海、人们在火中痛苦死去……这一幕幕恐怖而有代入感的画面,反映出宫崎骏在1945年4岁时所经历过的宇都宫大空袭的创伤性回忆。
“黑夜像白昼一般明亮。从堤坝上向下看,宇都宫街区无数的房子上烟火弥漫,浓密的云层遮盖着天空。燃烧弹从空中纷纷投掷下来,宛如一场火雨。”宫崎骏曾如是描述当时他所见到的景象。4岁的孩子体验到的战争恐怖,使得战争成了他一生的噩梦。
“战争第三年,妈妈死了。第四年,我和爸爸离开了东京。”这是主人公牧真人对影片时代背景所做的唯一一句交代,简洁而痛彻心扉。这里所说的战争,指的应当就是宫崎骏儿时所经历的太平洋战争(1941-1945)。
除了惨烈的火灾场景,片中并未像《哈尔的移动城堡》等作品那样直接展示战争的残酷打斗场景,只在故事进行过程中散落着一些反映战时生活的细节:
街上驶过的坦克军团、乡下的小道上被群众簇拥着即将出征的将士(将士身上挂着的条幅写着“片山一良”,这正是本部作品副导演的名字,算是个小小的恶作剧彩蛋)、帮佣婆婆们见到罐头后幸福雀跃的表情,以及真人爸爸时不时谈起的战况和工厂制作的飞机部件……这是一个看似平静,然而战争已经铺天盖地、渗透骨髓的世界。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剧照
除了描绘现实世界里的战争要素,影片也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异世界中的军人与民众。比如那些数量庞大、表面呆萌却随时准备一脸无辜地杀人吃肉的鹦鹉,象征了近代国家中的民众。他们并非邪恶,只是愚蠢的“乌合之众”。当鹦鹉大王身穿军装手握长剑,在鹦鹉民众的热烈欢送下出征时,那色彩缤纷喜气洋洋的画面,多么像《哈尔的移动城堡》里开战时民众欢快起舞的广场。送行的鹦鹉们手里举着的牌上写的“DUCH!”,其含义恰为意大利语的“领袖”。这正是一幅民众高举旗帜为领袖欢呼的近代军国主义国家画面。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剧照
父亲与飞机:使宫崎骏苦恼一生的原罪
影片中的父亲与母亲也与宫崎骏自己的父母在相当程度上有所重合。
片中牧真人的父亲牧胜一的设定,几乎与宫崎骏的父亲宫崎胜次完全一致:经营着一家制作飞机的军工企业,因为战争而生意兴隆,在日本战中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保证他们一家仍然过着颇为富足的生活。电影里有很多细节表明了超越常人的物质条件:父亲有高级烟,还有巧克力——那可都是战时难得一见的奢侈品。
不过,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宫崎骏却对家族的特权产生了怀疑。宫崎骏的父亲告诉他,其实宫崎家族生产的飞机尾翼根本不符合标准,全是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临时女工制作加工的,只需贿赂下军方管理人员,产品就可以蒙混过关。这些都在宫崎骏的内心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引发了他对人性的思考。
宫崎骏对飞行器的偏爱和对天空的向往,深受经营战斗机工厂的父亲的影响。反战立场与对战斗机的喜爱是贯穿他一生的一大矛盾。
在影片中,父亲牧胜一会用奢侈的轿车带儿子去新学校,导致他被孤立欺负;也会在儿子疑似被打伤后扬言给学校捐了一大笔钱,叫儿子根本不用去那种地方。这个风风火火、摩登潇洒、热情洋溢却没有什么像样是非观的企业家,与宫崎骏描述中的爸爸非常相似。
在和半藤一利的对谈中,宫崎骏曾提起,爸爸在和自己的妈妈结婚前,其实有过一段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的婚姻。只是,如此热烈相爱的两个人,结婚不到一年,妻子就患结核死去了。而在初任妻子死去不到一年之内,爸爸就和宫崎骏的妈妈美子恋爱结婚。这节奏倒是与电影中的父亲在妻子死后迅速另结新欢的做派出奇一致。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剧照
母亲之死:关于失去与放下的《失物之书》
电影开头处,主人公的妈妈就在医院火灾中死去了。但这与宫崎骏的真实经历并不完全相同。他的妈妈宫崎美子活到了七十多岁,只不过在他很小的时候患上脊髓结核,在病床上躺了近10年之久,因此母亲在宫崎骏的童年中可以说是缺席的,而且宫崎骏总是生活在随时会失去母亲的恐惧中。这让人想起《龙猫》中的妈妈也是一直生病入院,让两个女儿十分孤单不安。
宫崎骏的妈妈宫崎美子
这部号称具有宫崎骏自传色彩的电影,在设定上,为何让他活到七十多岁的母亲,在主人公那样小的时候就死去了呢?其实这里借用了一部小说的情节,即1968年出生于爱尔兰的作家约翰·康诺利撰写的略显血腥恐怖的儿童文学《失物之书》。
铃木敏夫曾在《吉卜力工作室物语》中说,宫崎骏在2016年提到想要制作长篇动画时,提到了一本“爱尔兰人写的儿童小说”。对比一下小说与影片,我们能够确定,老爷子当时提到的一定就是这本《失物之书》。
小说的时代背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只不过舞台在英国。其中描写了战斗机坠毁后飞行员惨死的画面,体现出浓重的反战情绪。
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戴维的男孩,他深爱的妈妈得了重病。他努力好好表现,以为那样妈妈就“不用为他犯的错而受到惩罚”。他发明了一套例行规定,比如起床时会让左脚先落地,刷牙也总是数到二十就马上停止……可妈妈还是弃他而去。丧母的悲伤和痛楚使戴维不能自已。父亲旋即再婚所带来的惊愕和冲击,对继母及新生儿弟弟的嫉妒与憎恶……深深的幽怨在戴维的身边织就一个幻灵的世界,他听见了书在说话。从小就和妈妈一起阅读的童话、神话与民间传说,从黑夜里、从林地里召唤戴维。他听见了妈妈的声音,说自己还没死,让他快去救她。其实这一切都是来自异世界的恶魔“扭曲人”的幻术,但思念母亲的戴维还是追随那声音,进入了一个充满残酷、血腥、征伐的险境。白雪公主、小红帽、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在那里,故事中的美好人物以匪夷所思的面貌出现。抵达旅程终点时戴维才知道,正是他的执念与仇恨使扭曲人将他带到这个世界里来,只要他肯牺牲弟弟,就能成为这个世界的国王,延续世界从元初开始就存在的恶。但此时的他已经成长,知道失去的妈妈无法回来,也知道惟有战胜心中的恨,才能毁灭这个可怕的扭曲世界。
《失物之书》与电影的时空背景同样是“化为火海的二战国家”,故事设定也同样是“丧母的少年来到父亲的再婚对象家中共同生活”,引诱少年进入异世界的都是制造母亲还活着的幻象的诡异生物,就连异世界的国王也都同样是在过去某一天突然失踪的继母家的大伯父……可以说,宫崎骏新片的整体故事框架,和《失物之书》如出一辙。
可他为什么选用这本书的框架盛装自己一生的回忆与思考?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给进入异世界前的“导入”部分篇幅过长,显得节奏失当。但若结合《失物之书》与宫崎骏本人的经历考虑,这部分便不能被简单归结为“导入”,而是牵引整个故事精神核心的重要内容。
前文提到过,宫崎骏从小深深依恋母亲却得不到她的陪伴,还总生活在失去她的恐惧中。而且,当他的母亲去世时,正埋头工作的他甚至没能赶上见她最后一面。关于母亲的种种,是屡屡让他落泪的一生之痛。而《失物之书》中的小戴维亦如是。那种巨大的无力、恐惧与丧失感,让隔着虚拟与现实、时间和空间的两位早慧少年,在精神上遥相呼应。而也许正是这种共鸣催生出了本片中阴郁而心怀恶念的少年牧真人,与宫崎骏此前作品中充满正能量的阳光男主形成鲜明反差。
也许,在混乱的时代中,身边没有可为依傍的大人,独自面对恐惧与悲伤时,“如何克服孤独与丧失感”“如何从仇恨与恶意中解脱出来”“如何放下过去拥抱现在”,正是两部作品共通的精神支柱。
母亲的馈赠:《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关于宫崎骏的母亲与这部影片,还有另外一点相关之处。
这部电影的标题来自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1899-1981)出版于1937年初的同名小说。该小说在日本极富人气,曾在岩波书店为庆祝2013年创立满百年所进行的“读者最喜爱的一本书”票选中高居第2名,仅次于夏目漱石的《心》。
电影观影手册的“作品解说”部分提到,《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一书正是宫崎骏的妈妈在他小时候亲手送给他的。看过电影后,我们会发现影片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原作小说基本毫无关联,剧情对本书的涉及,仅限于主人公在卧室里偶然发现书后,如饥似渴地阅读并泪流满面一处。然而尽管书的“戏份”极少,但它的出现,却是促使主人公精神状态发生转折的关键点。
此前,真人对于继母夏子一直是表面恭敬、实则冷漠的态度。就连夏子卧病在床时伸手触摸他的伤口并悲伤哭泣时,他也毫不动容,只是逃也似的转身走开。他在窗口看到夏子穿着一身白衣走向幽暗的树林中时,也是完全不闻不问。
而紧接着,他仿佛冥冥注定般读到了妈妈留下的这本书。书的扉页上有母亲的题字:“送给长大以后的真人。”时间落款是昭和十二年秋,即1937年,恰好是这本书刚刚出版的年份,也是日本发动战争的年份。
读完书后,真人听到婆婆们在寻找夏子时,真诚而急切地跳起来说“我也去”。在异世界的产屋重见夏子时,他也动情地喊她“夏子妈妈”,不顾危险也要带她回去。这种精神和行为上的突变,除了这本书的影响以外,很难找到其他解释。
其实宫崎骏从少年时代起便非常喜欢这本书,在《有书真好啊》这部著作中,他曾两次提及它带给他的感动与震撼。一次是讲起自己有一位“会把图书馆的书一本一本地认真读下去”且“完全懂得书中的内容”的小学生朋友,想着如果要给那位朋友推荐优秀读物的话,“想找个时机给他《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另一次是在提到《飞翔的教室》时,他说:“这是和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一样的作品。虽然预感时代将走向悲惨的结局,依然写下对少年们的希望和思考。”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剧照
那么,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它怎样扭转了真人的精神世界?对于这些问题,电影里没有直接给出交待。也许导演的用意是故意留白,引导观众们去自主阅读这本书吧。而他的目的显然达到了——电影上映后,小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日本热度大涨,一时间供不应求。
该书的内容是一位外号叫“小哥白尼”的15岁少年在大学毕业的舅舅思想启发与引导下探索友情、贫富、歧视、霸凌、人与社会、勇气等课题并借此理清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的故事。在第一章“奇妙的经历”里,小哥白尼和舅舅站在东京繁华街区的百货楼顶俯视着人来人往,眼下的东京仿佛大海,他隐约觉得许多人就生存在这片海洋下。这是十四岁的“我”第一次从对于自我的关注中脱离,感受到人与人的连接,认识到人类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水分子,并接受自己只是其中之一。而渺小个体应当怀着怎样的精神在洪流中立足和自足,正是这部小说所探讨的。
电影结局处,真人与父亲、继母和弟弟一起回归东京前,在卧室里收拾行李时,特意将这本小说工工整整地装进书包里。我们仿佛听到导演说,如果荧幕前的大家也像真人一样,在冲突不断、摇摇欲坠的时代中感到迷茫的话,那就带着这盏精神明灯,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前行吧。
石头与塔的隐喻
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部电影里,石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
大伯父“创造”的塔楼,最初是一块从空中飞来的巨大陨石,而他的所有力量都来源于这块天外飞石。真人在异世界进行探险时,石头总是通过噼啪放电主动表达意见、干预入侵者的行动;此外,每当真人去见大伯父时,总会穿过一片流星坠落的原野,地上铺满坠落于地的碎石;大伯父作为异世界的主人,每天的工作似乎就是坐在桌前计算和摆弄由白色石块堆成的塔,而塔倒塌的那天,也将是这个异世界分崩离析的那天;影片结尾处,启程回东京前的真人收拾行囊时,从兜里掏出了从异世界带回来的一小块白石头……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剧照
在宫崎骏作品的谱系中,石头时常作为飞翔与力量的源泉登场。而飞翔与力量在宫崎骏的世界里,从来都是美丽自由与邪恶毁灭这一体两面的矛盾存在。
对石头的美丑二面性表现得最为清晰的,还要数《天空之城》。女主人公希达项链上那颗晶莹剔透的蓝色飞行石一次次挽救她于坠落的深渊;地下矿洞中蕴含的飞行石被希达的飞行石唤醒时纷纷亮起,让整个矿洞恍若璀璨的无边星河。但另一方面,拉普塔正是因为用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制造出了飞行石的结晶,得以高居天上君临人世,也才因远离孕育生命的丰饶大地而迎来自我毁灭的结局。
《哈尔的移动城堡》亦如是。哈尔在漫天流星划过的原野上,被那美丽的景象所震慑,终于捕捉到一颗流星,用自己的心脏为代价,获得了魔法力量。哈尔的初心是对美和力量的憧憬,最终却因无法控制那力量的暴走,差点堕落成为恶魔。
回到《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里的石头也同样代表了力量——既是创造性的力量,又是带来灾祸的力量。宅子里的老婆婆告诉真人的父亲,院里那座西洋风格的塔楼不是人造的,而是在明治维新前突然从天而降的一块巨大陨石:陨石撞击地面,发出震天轰鸣,之后出现了院子里那座塔楼。大伯父迷上了它,几次试图用墙壁围住它却导致死伤惨重。最后有一天,读书读到脑子不正常的他突然消失在塔里……
这一系列设定实在非常“宫崎骏”。从夏子家客厅里挂着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出,大伯父失踪前曾身穿军装,而他的军装照边有一张航船照片,表明他也许曾是日本近代海军军官,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文明开化”时代的弄潮儿。
电影中,苍鹭指引真人通往塔内的隧道石门上刻着一行字:“fecemi la pina potestate”。这句话出自但丁《神曲·地狱篇》,意思是“神圣的力量,最高的智慧、本原的爱创造了我”。看看这句诗的前后文吧:
由我进入愁苦之城,
由我进入永劫之苦,
由我进入万劫不复的人群中。
正义推动了崇高的造物主,
神圣的力量,最高的智慧、本原的爱
创造了我。在我以前未有造物,
除了永久存在的以外,
而我也将永世长存。
进来的人们,你们必须把一切希望抛开!
这段文字是《神曲》地狱之门上的铭文,而据翻译了《神曲》的日本意大利文学研究者原基晶所说,《神曲》中的地狱之门,就是“人类迈入近代时所通过的罗马城门”。地狱里有种种可怖景象,都是现实世界的映射,而主人公必须要亲眼见证这样的现实世界。
写下《神曲》的诗人但丁,被公认为西方近代开端的代表人物之一。恩格斯曾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隧道门上雕刻的这句诗句也从侧面证明,苍鹭引领真人走入的,是亡灵的地狱世界。而这个地狱,暗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的隐喻。
所以,关于电影中的塔楼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最初陨石的从天而降,寓指明治维新前西方文明对日本本土的猛烈冲击。而冲击留下的高塔,则是该文明本身的具象化。塔里充斥着巨大的书架和硬皮书籍、纸卷轴,摆放着西洋雕塑半身像……可见,痴迷于西方文明的大伯父贪婪学习西方文明,试图创建一个完全西化的理想世界。可是他迷失了。他构筑并拼命维持其平衡的异世界,既是亡灵的世界,也含有照搬西方文化的近代国家的一层含义。当这个世界行将崩溃,大伯父希望子孙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但真人一眼看穿,大伯父用来构筑文明之塔的那些白色“积木”不是生长于大地的木头,而是带着西方近代文明原罪的石头——与墓穴之石一样充满恶意,带着杀戮与死亡的气息。它的存续也许会需要以人的心脏为代价,就像流星需要哈尔的心脏一样,就像《失物之书》中的扭曲人需要孩子的心脏一样。说不定,即将生下新生儿的夏子之所以被囚禁在这个世界里,就是因为石头们想要得到一个能够提供心脏的孩子,才会如此激烈地将一切闯入产屋的入侵者驱逐出去。
“学我者死!”活法要靠自己寻找
如果真人离开,大伯父的理想世界就会毁灭。而外面的现实世界里,二战的战火正在熊熊燃烧。那么真人为什么不留下来,而是坚定地选择回去?原因大概就潜藏在他进入异世界前刚刚读过的那本书,《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
书中舅舅对小哥白尼说,虽然他现在还只是个只消费不生产的孩子,但“你尚未察觉你其实每天都在生产了不起的东西”,而这种“了不起的东西”,就是“高尚的行为”。到底什么才叫“高尚”呢?对于这一点,宫崎骏没有直接给出答案。相反,在真人进入地下世界后见到的墓穴石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一行大字:
“学我者死”。
这是化用了齐白石老先生对从他学艺者的警告:“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宫崎骏也想通过这句话告诉大家,不要照搬他的思想,而是在他的指引下自主思考。这既是他对同行后辈的嘱咐,也是他对普通大众的警示。在小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舅舅多次告诫小哥白尼要从身边的小事出发,深刻思考这个社会。而若想知道什么才是“高尚”,则必须要遵从内心,“千万不要问别人,就算从他们口中听到,也不会令你恍然大悟。重要的是自己去寻找。”
我们应该活出怎样的人生?本以为电影会给出导演的解答,但原来这个提问本身,就是他的终极答案了。
宫崎骏的电影总让我们感到治愈,因为能够逃避到他的奇幻世界里做一场温暖的美梦。但其实这并非吉卜力作品本意。就像日本学者大冢英志说的那样,宫崎骏的作品具有“返照”现实的批判性,他要求我们直面历史和现实,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沦为“御宅族”逃避现实的工具。政治、经济、历史、社会……世间种种,皆需认真对待。
当真人选择不去继承大伯父的世界,回到马上将要成为火海的现实世界时,他心中所怀抱的,应当就是这样的信念:绝不盲从社会成规,而要用清澈的双眼看着这个世界,创造只属于自己的活法。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剧照
清醒的虚无主义
宫崎骏最为敬爱的日本作家堀田善卫(1918-1998)曾在上海经历日本的战败,并根据战败体验写了很多作品。他说人类是无可救药的,总会一遍又一遍重复历史。“人类真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东西啊!”宫崎骏的妈妈也总这么说。
从来不理会战争的大义名分、只管过自家小日子、老了以后也会精心穿着打扮的父亲,在宫崎骏的理解中,是因为在儿时遭遇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造成了约10万人伤亡)后看到惨不忍睹的场景后,才采取了颓废的虚无主义的生活方式。
但宫崎骏对这样的态度并不完全认可。他承认,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人类内心蕴含残暴,总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愚蠢的自毁行为。在这个由西方近代文明主导的世界行将崩塌、人类构筑起的一切随时会因天灾人祸毁灭的时代里,似乎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无意义感正是腐蚀我们这一代人的剧毒。
动画里,真人对大伯父坦白说,他头上的伤口是自己制造的,这就是他心中邪恶的印记。因此他拒绝触碰大伯父辛苦找来的纯洁石块。“真人”,真正的人,身上带着恶意的种子,即使掌握了纯洁之物,也会用自己的恶将其污染,并最终构筑出终将毁灭的巴别塔。
但宫崎骏终究还是一个不能不去追求理想的人。他承认虚无主义,但他说虚无主义也分两种:一种是廉价的,为的是给自己的怠惰找借口;另一种则是“用纯真的眼睛看世界”后、基于对社会现实的真切体察后生发的“清醒的虚无主义”。就像堀田善卫喜欢引用的《旧约圣经·传道书》里的那句话:
“凡你手所当做之事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虽知前方只有悲剧命运,但唯有尽力生活,向死而生,才是宫崎骏认为唯一值得过的人生。
关于这种人生要如何展开,影片主人公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进入异世界后,真人开始与雾子和苍鹭等“他者”相互协作;他不再当一个饭来张口、只知消费不知生产的少爷,而是亲自跳入海中推动小船、执起尖刀解剖大鱼,用劳动换取存在的资格;他与诡计多端的苍鹭交了朋友,学会合作共赢;还在目睹继母对自己的关心后真诚感动,奋力营救……
而他的努力也并不孤单,身边总有人在守护着他:雾子化身为捕鱼人带他航海远走,少女时代的妈妈火美将他从鹦鹉的屠刀下救出,而原本家中的婆婆们也都化为小摆件充当了他的护身符……
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小说里,舅舅对小哥白尼说:“人类彼此交织形成绵密的网,……但这种联系远称不上是真正的人类关系。所以,人类一方面进步至此,一方面仍然纷争不断。……国家之间也一样,出现利益冲突后,不惜动用战争手段。你发现的‘人类分子的关系’正如字面展现的那样,仍然像物质分子之间的关系一样,并没有变成有人情味的关系。……随着你不断成长,我希望你能认真思考这件事,因为这是人类发展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本书出版的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战争大幕拉开,法西斯主义成为各国民众威胁,二战危机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全世界上空。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作者大声呼吁少年们做一个高尚的人,并与他人构建出一种“人们彼此倾尽好意并为此而喜悦”的“有人情味”的关系。
时代的齿轮正在转动。宫崎骏在2016年写下的电影企划笔记中说,不安的感觉模糊飘荡着的时代已经终结,整个世界都在剧烈震颤,战争和大灾害随时可能来临。我们正处于和小哥白尼、戴维与牧真人一样的狂风时代中。风起时,如何自处?
在《失物之书》里,守林人曾对因不安而每天执行无意义惯例的戴维说:“找一些能让你感到安全的规定吧。你跟我说过你有个刚出生的弟弟,那就每天早上去看看他。看看你的爸爸,你的继母。照料花园里的花,还有窗台上花盆里的。看看有没有人比你更脆弱,尽你所能地给予他们安慰。让这些成为你的例行规定,以及影响你生活的规则吧。”小说最后,戴维和继母弟弟温馨相守,回归了化作宁静之地的童话世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结尾处,真人也和爸爸、继母与弟弟一起踏上了返回东京的旅途。
在虚无主义无孔不入的时代,清醒观察思考,努力认真生活,与身边人构筑起一个“有人情味”的世界——也许这就是83岁的宫崎骏与内心的矛盾与伤痛纠葛一生后,想要告诉大家的活法吧。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剧照
值此影片上映之际,本文试着结合宫崎骏的人生经历与影片的两部原作,对电影所隐含的寓意进行了解读。除了文中所述内容以外,还有很多极为重要的意象,比如作为亡灵与人类转生中间体的可爱小家伙“哇啦哇啦”、比如捕食“哇啦哇啦”却被火焰烧死的鹈鹕……值得在今后继续深挖的内容还有很多。
宫崎骏之所以在这部电影中采用了较为意识流的叙述方法,还隐藏了无数需要深挖的先行文本,大概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一如既往地天马行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有自信:世界上爱他的人那样多,总会有人努力将一切都解释清楚。毕竟他是宫崎骏,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是对日本社会与战争思考颇深的世界性作家,是直到83岁还要为这个残破的世界留下真诚反思与温暖希冀的“老监督”。
他有资格说,如果爱,请深思。
标题:《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提问本身,就是宫崎骏的终极答案
地址:http://www.hmhjcl.com/xiaodugui/16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