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无论外出游玩还是归家探亲,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晕车”了。晕眩、恶心、呕吐、乏力、冷汗……身体的不适会直接影响人们旅途的心情。
晕车在医学上被称为“晕动病”,指的是当身体受到不正常的运动刺激时所产生的晕眩、恶心、呕吐、乏力和冷汗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等急性症候,包括晕车、晕船和晕机等类型。
在临床上,根据晕动病的症状轻重程度,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
轻型患者仅表现出咽部不适、唾液增多、疲乏、头晕、头痛、嗜睡和面色稍苍白等表现;中型患者则会有恶心、呕吐、头晕加剧、头痛加重、面色苍白和出冷汗等表现;重型患者则会表现出上述症状加剧,呕吐不止、心慌胸闷、四肢冰冷,面无表情,唇干舌燥,并可能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预防晕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谢铮铮、广西疾控中心提醒注意以下几点。
随身携带晕车药
建议准备“乘晕宁”-茶苯海明片,具有抗组胺作用,抑制血管渗出,减轻组织水肿,镇静和镇吐。盐酸地芬尼多改善椎底动脉供血,调节前庭系统功能,抑制呕吐中枢。以上两种药物,应在乘车、乘机、乘船前30分钟服用。
也可以选含东莨菪碱的外用贴膏,于乘车、船、机前至少4小时,贴于耳后。或者带一些切好的生姜薄片,在出发乘车时口含,生姜有温中止呕的作用,对晕车引起的恶心、呕吐有一定效果。
茶苯海明、地芬尼多及东莨菪碱贴剂驾驶员禁用;茶苯海明孕妇及新生儿禁用;地芬尼多孕妇及青光眼患者慎用;东莨菪碱贴剂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中药穴位贴剂防晕
中医学认为,晕动病主要是由反复颠簸、摇摆,加之空气污浊等导致机体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水湿不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胸闷、呕吐等。
脐为人体气血流行、经脉交通之枢纽,穴位众多。中医师通过给有晕动发作史的乘客使用含有苯海拉明的脐部抗炎镇痛膏进行预防晕动病,发现此方法有较好的防晕效果。
此外,晕车的人应以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导致的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乘车前可以充分排便以减轻负担,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晕车症状。除了使用药物治疗,还可以佩戴医用口罩阻挡车内的不良气味,如汽油味、烟味和呕吐物气味等。还可以闭目养神或选择视野好的座位,如中、前座位有助于大脑协调身体与眼睛感受的运动变化。
建议采取头部适当固定、身体偏右侧靠的坐姿,使胃十二指肠的消化蠕动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同,有利于消化和继续推进食物内容物,减轻胃肠负担并有效预防腹胀、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柳宝庆
标题:一坐车坐船就晕咋办?除了晕车药,试试穴位贴
地址:http://www.hmhjcl.com/youyanji/184857.html